宋义明荣获“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2020年度“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宣传选树活动评选结果公示》,共评选“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59名;“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14名(高校7名、中小学7名),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19名(高校59名、中小学60名)。我校辅导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宋义明荣获“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宋义明,男,汉族,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党史党建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担任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
获奖情况
国家级:
中央统战部2018年全国统战理论创新成果三等奖
教育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高校党建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教育部课件制作一等奖
省 级:
山东省委统战部2018年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特等奖
山东省志愿服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
山东省第十二期辅导员论坛论文一等奖
山东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山东省首届师范类专业就业论文评选三等奖
校 级:
聊城大学十佳辅导员
聊城大学优秀青年工作者
聊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聊城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聊城大学科技学文化术节优秀指导教师
聊城大学社团优秀指导教师
聊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聊城大学军训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
工作情况
“立德树人担使命 知行合一育新人”
自从事辅导员工作11年来,他爱岗敬业、乐学善思、改革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创造不平凡业绩,多次被评为省级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聊城大学十佳辅导员等,西部计划项目是聊城大学的特色品牌工作,是服务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他带过的毕业生,已有90人参加了西部计划项目,志愿服务期满有26人选择扎根西部,涌现出西藏自治区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宗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华蓉,他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领导信赖的优秀辅导员。
一、“双阵地”式教育成就“思政干将”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始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专业特点的 “双阵地”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领青年思想,多样化更新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
Q1
构建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双阵地
他注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学生依托“青年大学习”平台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把第二课堂作为理论学习与深化理解的实践载体,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Q2
拓宽网络育人新阵地
他注重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学院领导积极支持与帮助下,他组织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组建理论学习与研究社团,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动态,结合社会热点、痛点和难点,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教育,拓宽育人主阵地。这种普及化与专业化相结合教育的方式,实现了网络思政阵地影响力对在校大学生的全覆盖。
思政理论研究方面,他科研成果丰厚。先后在《理论与改革》、《人民论坛》、《成人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8篇,先后荣获教育部、山东省等论文评选优秀奖多项,荣获全国“点赞十九大,加油新时代”优秀网络作品奖,2018年全国统战理论创新成果三等奖,2018年山东省统战理论创新研究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二、 “三新”式工作模式铸就“改革答卷人”
他把改革创新作为辅导员工作的生命线,在学生干部培养、团学建设以及学风建设三方面,注重发挥改革创新的抓手作用,在工作中强化问题意识,努力将问题牵引转化为发展动力,注重问题导向,树立创新思维,善于运用问题牵引方式克难除弊,确保执行力建设加快推进学生工作,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Q1
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
他创新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实施“学生干部精准化培养”,摸索出一条“学生干部—班团组织—年级学生“工作路径。该路径以学生干部为引线,以班团组织为依托,学生组织带动班团建设,优秀学生干部带动普通学生,由点及面串联班级管理服务,统领协调年级学生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呈现出组织分工细致、沟通交流密集、运行顺畅高效的特点。
Q2
团学建设实践新路线
团学建设方面,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团学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路线,尤为注重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建立各项工作的长效机制,紧密围绕共青团“四维”工作格局,创新新生团务责任区、驻班党员工作制、一体两翼就业模式、就业“云”管理平台等团学工作新路线,发挥党建带团建的思想引领作用,主动将团的建设纳入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建立起学院中党建团建协调联动机制,打造出学院团学工作品牌。
Q3
学风建设实践新策略
学风建设上,在学院领导积极支持与帮助下,他根据学院学生特点制定出学风建设的“三路径”,即强化思想引领、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创设书香学院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制定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师生对接“一对一”和困难学生定期谈话制度,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开展重大时间节点主题教育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以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进行宣传教育,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多名学生获山东省优秀学生称号、3名学生被评为聊城大学十大优秀学生,学院毕业生考研率近百分之四十。
三、 “四火燎原”锻造志愿服务“火炬手”
从伊始的志愿服务意识引领,到创设志愿服务队品牌,再到拓宽志愿服务的广度。他始终秉持将志愿服务的火种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心,在不断培育下点燃学生内心的志愿服务火苗,通过扩宽志愿服务范围进一步点旺志愿服务火焰,最后志愿者扎根西部继续担当使命,传递志愿服务的火炬,成为当之无愧的志愿服务 “火炬手”。
Q1
播撒志愿服务火种:
一项育人使命就是一份责任担当
他把“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繁森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利用理论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榜样示范会等形式搭建志愿服务教育载体,传播志愿精神,树立榜样力量。学院思哲志愿者协会创立总则的拟定到服务模式的探索,从团队成员的招募选拔到志愿活动的逐步推进,他都事必躬行,与学生一同参与讨论商榷,他恪守志愿服务理念,将青春志愿精神与多元教育载体有机结合,播撒志愿服务的火种。
Q2
点燃志愿服务火苗:一句承诺就是事必躬行
他为学院的志愿服务社团发展献计献策,思哲志愿者协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没有服务特色而遇到瓶颈,在此他积极召集团队成员对于社团性质、宗旨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商讨。在经过与学院领导,学生组织骨干共同推进后,“爱益站”青少年公益项目正式挂牌成立。截止到2018年4月,本项目已经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站前社区成功试点运行,累计服务受益青少年1000余人,好评如潮。
目前“爱益站”公益项目已成为与聊城市站前社区挂牌合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自成立至今先后荣获山东省“创青春”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益类铜奖、山东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聊城大学“创青春”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益类一等奖、聊城大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三名,摘得金牌项目、聊城市暨聊城大学学雷锋社区志愿服务月评比第一名,聊城市“双城同创,美丽水城”公益创投会优秀项目、聊城大学2019五四表彰十佳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Q3
燎动志愿服务火焰: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聊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批与实施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与实践路径。他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向青年学生展示青年志愿者形象、弘扬志愿者精神的一次契机。他通过组织召开研究生支教团宣讲会、一对一交流等线下途径,组织微信群、QQ群发布支教团通知以及微信公众号经验交流等线上方式,以学生组织和班团管理为依托,在全学院构筑起研究生支教团网络,面向学院的志愿服务社团选拔优秀人才,向西部基层输入更多人才,为社会发展增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打下坚实基础。
Q4
传递志愿服务火炬: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是‘激情+理性’的选择”。作为聊城大学政管学院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辅导员,他坚持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为依托,积极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工作实际的“‘1+X+1’志愿服务教育暨西部人才培养模式”,即“1”是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培育全流程,“X”则是后备西部计划志愿者“云”管理,“1”是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全过程。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2007年至今已经有76位优秀学子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大家庭,截至2020年6月共有26名学子选择扎根服务地。他们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学院又派出15位志愿者奔赴西部,历年来派出志愿者总数量位居学校前茅,志愿者中多人获得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奖项,例如:2016年王超同学荣获西藏昌都市优秀志愿者称号,李宗华同学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优秀志愿者称号,戴嘉熠同学荣获新疆十二师优秀志愿者称号;2017年本学院成尧同学被海南拥军优属公益基金会报道;张源同学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优秀志愿者称号,学院也连续八年获评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工作先进单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宋义明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真情付出,立德树人、矢志不渝,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无愧于高校辅导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名字。
从伊始的志愿服务意识引领,到创设志愿服务队品牌,再到拓宽志愿服务的广度。他始终秉持将志愿服务的火种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心,在不断培育下点燃学生内心的志愿服务火苗,通过扩宽志愿服务范围进一步燎动志愿服务火焰,最后志愿者扎根西部继续担当使命,传递志愿服务的火炬。为大战略点燃星星之火,为基层、为西部、为社会输入更多人才是宋义明一直秉持的初心和使命,也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的最好诠释。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他将会继续紧扣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探索新型服务内容,为培育更为优秀的新型人才贡献力量。